2月12日,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市青羊区文体旅局主办,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、成都市青羊区文物管理所协办的2025年春节文化主题活动“蛇年盈春: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向奔赴”在成都考古中心举行。
2025乙巳蛇年是春节被正式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后的首个春节,意义非凡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民间,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传统表演、传统节庆、传统技艺……它们世代相传,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,还在新时代里不断被创新焕发新的活力;而文物属于物质文化遗产,挖掘和阐释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,考古通过发掘和研究实物遗存,揭示古代社会与文化,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。
活动现场
蛇年新春,成都考古中心将非遗与考古文物相融,通过展览参观、沉浸式非遗活动体验、非物质文化作品展示,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向奔赴,让考古文物“走出展柜”,借非遗匠人之手重现灵动生命。
一年元宵至,相聚共欢日,在欢乐的节日气氛里喜欢成都考古中心的公众朋友纷至沓来。亲子游居多,兴奋热烈的孩子们在展厅来回穿梭;考古学的“干货”、精美的文物总能让人驻足良久;常设展览“考古·成都”和临展“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”更是让考古爱好者不容错过。
“看,这里有蛇!”当发现展厅里蛇元素的文物时,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统一目光,顺着声音看过去。不止因为今年是乙巳蛇年,蛇从远古来,在古时是神秘而具有力量的存在,时过境迁,逐渐成为一种精神图腾,被赋予文化内涵,延续了数千年。宝墩遗址发现的蛇形陶器因动物崇拜而产生;三星堆博物馆藏商青铜蛇出土于祭祀坑,显然属于重要的祭祀相关物品;成都金沙遗址,迄今出土的石蛇已有近10件,说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国巫术活动中的物品,在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……蛇就以蜿蜒之躯连接起古蜀的文化脉络,透过这些“蛇文物”见证遥远时代的文化风貌与社会习俗,是崇拜、是审美、是信仰、也是敬畏。
从专业的考古工具到复原的遗址考古现场,从精美的青铜器到珍贵的陶瓷器,从满墙的图文资料再到多媒体互动展示,他们探索着考古的故事,感受文物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