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活动,参会者覆盖医药、医疗、医保“三医”领域,既有政府部门、医药企业、医疗机构,又有科研院所、金融机构、投资机构。
让他们同聚一堂的,是9月11日举办的2025医药健康产业“医工融合”活动。“医工融合”,毫无疑问是活动上的高频词。
创新药破解疑难杂症、机器人上手术台、外骨骼助康复……医药工业与临床医疗的深度融合,愈发成为医药领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。
四川是西部的医疗服务大省、科教资源大省,医药健康也是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。这里的医工融合已探索出了哪些“解法”?
创新
从临床实际出发,以患者需求为导向
“单疗程照射次数仅1到5次,累计照射时间不到1秒。”长虹旗下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心坦话音未落,听众纷纷举起手机,对准屏幕上“秒速”治疗肿瘤的Flash放疗设备。
e-Flash放疗设备,适用于术中放疗、浅表层肿瘤放疗及瘢痕祛除等应用场景;X-Flash放疗设备,适用深层治疗,绝大部分肿瘤类别可使用。“目前,e-Flash放疗设备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、四川省肿瘤医院、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地进行临床试验,X-Flash放疗设备也已进入型式检验阶段。”何心坦说,当前,全球范围内多支团队都在进行Flash放疗技术攻关,四川跑在了队伍的前面。
科研院所实现技术突破,制造企业加码产品研制,医疗机构推动应用推广——“四川造”Flash放疗设备“领跑”,“跑”出了医工融合的样本。
以e-Flash放疗设备为例,研制过程中,企业将医院专家纳入评审队伍中来,指导产品的设计制造;临床前阶段,又与30多家医疗机构合作,完成产品稳定性、安全性方面的试验,加快了产品研发推广的进程。
何心坦认为,临床需求,是医生和工程师通用的“语言”。医生更加理解临床流程和评价体系,工程师具备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能力。双方牵手,更能摸准创新的脉搏。
不只是中玖闪光。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前成介绍,他们开发的智慧生态实验室解决方案,实现血液等样本从采集到废弃的全流程自动化,正是基于对医疗机构实际需求的深入调研。例如,他们发现三级医院日均样本采集量超过1000管,如果只依靠人工传送,不仅效率低,还可能会出现污染、混淆的情况。